福利院天狼私人入口伊甸_深夜18款禁e黄用黄免费a尿道口多人玩 _大象国精产品二三三视频

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研平台
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概况

  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在钢铁工业环境保护领域布局建设的唯一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015年9月,科技部下达《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5〕329号)批准组建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建研院”)建设运行。2025年1月通过优化重组,中冶建研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组建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美丽中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在钢铁工业环境保护领域聚焦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研究方向,产出战略性、关键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打造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领域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攻克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创策源地,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做实做优做强,进一步打造为实现更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主战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度开放共享的科创新高地。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根据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减污降碳”和“资源循环”两大需求,围绕钢铁工业“质-能-碳”绿色代谢循环、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冶金环境治理技术系统与智能调控等研究方向展开应用基础研究,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装备设施实现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突破。

  三、人才团队

  实验室固定人员近200人,拥有以长江、杰青、万人领军等高层次战略人才为引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实验室人员岗位设置分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主要承担实验室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工作;技术人员主要承担实验室工程设计、转化推广等工作;管理人员对科技创新、工程技术、试验检测、对外开放、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等进行管理。正高级职称占比37%,副高级职称占比43%;博士占比 58%,硕士占比 34%;45 岁以下人员比例 80%以上,中青年正逐渐成长为实验室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35 岁以下青年人占比近20%,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人员覆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20 多个专业,形成了高端人才引领、中青年为中坚、专业配置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四、科研条件

  实验室推进科研条件升级建设,实验室总部大兴基地建筑面积约8600平方米,位于北京大兴医药产业园,是以国际一流目标建设的新基地,建设有中心实验室及固废、工业水、大气与噪音、土壤、水生态等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千余台套,中试平台10余个,可以实现实验室小试-中试-首台套-产业化全链条装备保障。

  五、主要业绩

  实验室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上实现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突破,具备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装备,多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世界上首套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和知识产权体系、转炉煤气干法超净除尘技术等代表性成果,国内首次采用BOO模式开展钢铁全工序环境除尘智能化专业运营,构建钢渣处理完整标准体系。

  实验室将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先后服务于宝钢、首钢、鞍钢、河钢、沙钢等近百家钢铁企业,为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进技术及装备重点在塞尔维亚、越南、马来西亚、埃及、伊朗及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面向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上实现原创性战略性突破,筑牢钢铁工业减污降碳和资源循环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顶尖科研平台。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祥瑞大街17号

  联系人包娜

  联系邮箱:hb8_309@163.com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企业简介| 协会学会| 核心期刊|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电话:8610-82228001 传真:8610-622259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
宜都市| 建瓯市| 康平县| 青岛市| 云安县| 基隆市| 柘城县| 翼城县| 太白县| 益阳市|